形态描述
标本采集地 1♂、1♀,台湾宜兰县大溪渔港,1997.05.30;1♂、2♀(1抱卵),(ZRC 1998.834),台湾伊兰县大溪渔港,1997.05.30;1♂,菲律宾(13°38.4′N,121°44.1′E),水深595m,1983.1.24。
形态描述 头胸甲近圆形,后半部及前半部近侧面具不等大的泡状小突起,前半部近中央无突起,突起之间有细颗粒,后部有明显的“H”形沟。额由一“V”形缺刻分成2枚宽齿。前侧缘的前1/2膨大,具一小缺刻,后1/2具3枚钝圆形突起,依次渐大。后侧缘长于前侧缘,有2枚刺状突起。后缘窄,每边各具一刺,肠区膨大,向后突出一长刺,位于后缘中央,刺的末端向上弯曲。
第3颚足表面具细颗粒,外肢基半部宽于末半部,末端钝圆形,内肢长节呈三角形,短于座节,长节后部及座节近中线有纵行隆脊。成年雄性螯足长为头胸甲的2倍多,长节长为宽的5倍多,腕节小,掌长为宽的3倍,可动指稍长于掌,两指内缘均有不明显小齿。
步足以第1对为最长,末对最短,长节和掌节呈近圆柱形,指节边缘具短毛。
雄性腹部呈锐三角形,分为4节(1+2+R+T):前2节宽而短,愈合节两侧自基部向末端趋窄,基部两侧隆起,中线凹陷,末端中央具一小齿,尾节锐长。
雄性第1腹肢瘦长而直,由基部向末端渐细,末端有3枚不明显的小突起。第2腹肢短小。
标本测量(mm) 头胸甲长 头胸甲宽
♂ 32.9 33.3
♂ 34.5 35.6
♀(抱卵) 31.3 34.2
♀ 37.1 40.1
形态描述 头胸甲近圆形,后半部及前半部近侧面具不等大的泡状小突起,前半部近中央无突起,突起之间有细颗粒,后部有明显的“H”形沟。额由一“V”形缺刻分成2枚宽齿。前侧缘的前1/2膨大,具一小缺刻,后1/2具3枚钝圆形突起,依次渐大。后侧缘长于前侧缘,有2枚刺状突起。后缘窄,每边各具一刺,肠区膨大,向后突出一长刺,位于后缘中央,刺的末端向上弯曲。
第3颚足表面具细颗粒,外肢基半部宽于末半部,末端钝圆形,内肢长节呈三角形,短于座节,长节后部及座节近中线有纵行隆脊。成年雄性螯足长为头胸甲的2倍多,长节长为宽的5倍多,腕节小,掌长为宽的3倍,可动指稍长于掌,两指内缘均有不明显小齿。
步足以第1对为最长,末对最短,长节和掌节呈近圆柱形,指节边缘具短毛。
雄性腹部呈锐三角形,分为4节(1+2+R+T):前2节宽而短,愈合节两侧自基部向末端趋窄,基部两侧隆起,中线凹陷,末端中央具一小齿,尾节锐长。
雄性第1腹肢瘦长而直,由基部向末端渐细,末端有3枚不明显的小突起。第2腹肢短小。
标本测量(mm) 头胸甲长 头胸甲宽
♂ 32.9 33.3
♂ 34.5 35.6
♀(抱卵) 31.3 34.2
♀ 37.1 40.1
生境信息
国外分布